我们要推动各国加强发展合作、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共同反对任何人搞技术封锁、科技鸿沟、发展脱钩。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一次次伟大飞跃,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百年来,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习近平归结为四个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学习进行时】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两个万岁,鼓舞今天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系列文章,为您解读这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真像总书记说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咧。
村里刚刚分配了养牛的分红,就连村里的扶贫车间都焕然一新,改成了致富车间,村里十几位老人化身网红,为弘德村的黄花、葡萄酒、果醋等特产直播带货。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予以明确定位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喝的水是苦咸味的,要从很远的地方挑来,洗澡更是一种奢望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牵动着习近平的心。传统种植方式一平方米菇床每年只能生产18公斤双孢菇,而智能化生产方式的产能是180公斤。
西海固6天的所见所闻,让习近平对闽宁协作的模式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习近平对小圆井抽水灌溉很感兴趣,详细向当地干部群众了解情况。
闽宁村奠基的那天,习近平同志代表对口帮扶领导小组发来贺信。在客厅里,刘克瑞一家六口围坐总书记身边。2011年,回到家乡的黄统帅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宁夏的干部、群众听后都感到习近平讲得很在行、很到位,深受鼓舞,一起鼓起掌来。
来宁夏之前,习近平已经为此行作了安排部署。▲ 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村民刘克瑞(中)一家(2020年6月8日摄) 王鹏摄/本刊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刘克瑞家做客。闽宁协作的意义远不止在西北一隅。从北到南,习近平对每一个地方都走得很认真,很深入,不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要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于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寄托着殷殷情愫。
他为移民村命名闽宁村。在他亲自部署推进下,闽宁协作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一次寻常的点将,背后却蕴含着习近平对产业发展规律的周密思考和深刻认识。
他家所在的红寺堡区1998年开发建设,累计搬迁安置移民23.3万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扬黄扶贫集中安置区。闽宁情,始于扶贫,不终于脱贫弘德村刚刚建成的党员教育基地,有这样一句醒目的标语。2016年7月,时隔近20年后再到西海固,习近平总书记触景生情地回忆:那一次,我从银川到同心,然后到了海原、固原、彭阳、泾源、西吉。在实地察看并了解该村种植、养殖、劳务等产业发展情况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他善于在劣势中找到优势,又能从优势中看到潜在的强势,这是他与众不同的领导艺术。2021年1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昔日的干沙滩终于变成了金沙滩。曾把《山海情》里带头种菇的马得宝熏到呕吐的传统培育方式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化智能化的生产工艺。
1997年4月,习近平第一次来到宁夏西海固,实施一项重大工程吊庄移民:让生活在土地贫瘠的西海固群众,搬迁到贺兰山脚下的黄河灌区。2016年7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的冷凉蔬菜基地,肯定了村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实施双带工程、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做法。
当晚,林占熺和他的团队就带着6箱菌草草种直奔西海固地区彭阳县,察看当地条件是否适合推广菌草技术。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考察。
20世纪90年代,林占熺的菌草技术已经在福建取得极大成功,甚至被推广到海外。从那以后,正如《山海情》中的剧情,一朵朵小蘑菇在西海固大地上绽放,福建专家接续培训推广技术,福建企业紧随其后投资建厂,宁夏食用菌产业成为产业扶贫的一大支柱。如今,他的养殖场年收入达15万元左右,成为脱贫光荣户和致富带头人。西海固贫困的根子,被习近平一语道破。
放眼全国,在闽宁模式的示范下,我国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为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中国方案。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20多年来,为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开拓一方富有活力的新天地,习近平初心不改、意志不移。
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如今,闽宁村已升级成闽宁镇,人均年收入由500元增加到14961元。
扬黄河之水,灌两岸平原。无论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习近平始终惦念着西海固人民。
小圆井抽水是当地的特色浇灌方式,在地头打几十米的浅井,就可以抽出水来灌溉。当时,移民村还是一片荒滩。他当年推动的那些扶贫措施,改变了无数西海固贫困家庭的命运,搬迁群众不仅搬得出、稳得住,还能致富◆ 闽宁情,始于扶贫,不终于脱贫。2015年至2020年,东部9个省份共向扶贫协作地区投入财政援助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1005亿多元,互派干部和技术人员13.1万人次。
马正刚说,如今的村两委成员,有不少是致富带头人。20多年来,为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开拓一方富有活力的新天地,习近平初心不改、意志不移。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1997年从西吉县第一批移民到闽宁镇的谢兴昌激动地告诉总书记,一家人搬到这里近20年,感到天天都在发生新变化,要说共产党的恩情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联合国专家考察后曾留下评价: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2008年、2016年和2020年他三次到宁夏考察,都对闽宁协作作出重要指示。